一、魁省隐私法的大框架
在魁北克,隐私保护不是“建议”,而是“硬规定”。只要你在魁省经营,不管是开餐馆、网店、补习班,还是注册公司,哪怕你是自雇,基本都要遵守《私营部门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。这部法律因为“第25号法案”(俗称“法案25”)在 2021–2024 年分阶段升级,现在的版本可以说是北美最严格的之一。
只要你收集别人的名字、电话、地址、微信号、订单、甚至 CCTV 里的影像,你就得守这套规矩。
二、法案25带来的大变化
- 必须有“隐私负责人”
默认是老板,你也可以指定别人。但联系方式要放在网站上,万一出问题,客户知道找谁。 - 要有清楚的隐私政策
比如餐馆做会员卡、微信群点餐,要告诉客人:收了哪些信息、用来干嘛、会保存多久、能不能撤回同意。不能埋在一堆复杂条款里,要白纸黑字写清楚。 - 同意更严格
以前很多商家习惯把“隐私条款”藏在合同里,现在不行。客户必须单独、明确勾选同意。14岁以下孩子的信息,更要家长签字才行。 - 跨境传输要评估
如果你把数据传给中国的供应商、香港的客服,或用美国的云服务,法律要求你做“隐私影响评估”,要确认对方能保证数据安全,还要有书面合同。 - 数据泄露必须通报
比如把客户名单发错群,或者系统被黑。要先评估风险,如果可能造成严重损害,必须向监管机构(CAI)和受影响的人通报。即使风险不大,也要在公司内部留档。 - 算法决策要透明
比如你用自动筛选租客或自动定价软件,结果直接决定“租不租、价多少”。现在法律规定,客户有权知道“为什么”,还可以要求人工复核。 - 个人新权利
- “可携带权”:客户可以要求把自己的数据导出来,带到另一家公司。
- “被遗忘权”:在一定条件下,客户可以要求搜索引擎不再显示某些结果,或要求网站删掉某些信息。
- 罚得很重
最高可以罚到 2500 万加元,或者全球营业额的 4%。哪怕你是小公司,也不能掉以轻心。
三、普通人(个人)能用的权利
- 你可以问企业:收了我什么信息,为什么用,存多久。
- 你可以要副本,也可以要求更正或删除。
- 你可以随时撤回同意。
- 如果被算法判了“拒绝贷款”或“租客不合格”,你有权要求解释和人工复核。
- 你可以要求“带走数据”,比如从一个健身房转去另一个健身房。
- 你觉得隐私被侵犯,可以先找企业,如果没结果,可以直接投诉到 CAI。
你不再是“信息的受害者”,而是“信息的主人”。
四、华人常见场景举例
- 开餐馆/网店的老板
- 顾客电话、地址、微信号,都算个人信息。
- 做抽奖、拼团,必须单独写清楚“收集目的”,不能乱发给第三方。
- CCTV 装可以,但做人脸识别黑名单就危险了,监管机构会盯得很紧。
- 一旦顾客信息泄露,别装没事,要主动通报。
- 房东和租客
- 房东想查信用记录,必须征得租客同意。
- 如果用“黑名单”软件拒租,要给解释和人工复核。
- 租客退租后,资料要及时销毁。
- 诊所、补习班、移民中介
- 这些行业收的是“敏感信息”。必须有特别清晰的同意书,跨境传输时还要评估和签合同。
- 微信群运营
- 不管是商家群还是租房群,收集的客户资料都算个人信息。最好群公告里写一句“本群仅用于订单/通知,信息不会外传”,避免误会。

